Gliese 726 Part 2

Text_Building.xml

<!--

<data>

    <author>Spike</author>

    <date>23-Dec-21</date>

    <time>22:41:02PM</time>

    <version>2.0.21</version>

</data>

-->

<GameData>

    <Language_en_US>

        <Row>

            <Tag>TXT_BUILDING_SAYSELL_UNIVERSITY_DESC</Tag>

            <Text>赛协尔大学</Text>

        </Row>

        <Row>

            <Tag>TXT_BUILDING_SAYSELL_UNIVERSITY_HELP</Tag>

            <Text>[ICON_AFFINITY] 纯正: +1</Text>

        </Row>

        <Row>

            <Tag>TXT_BUILDING_SAYSELL_UNIVERSITY_PEDIA</Tag>

            <Text>

            赛协尔大学(Sayshell University),也被称为基地大学,是盖亚星最早成立的大学,校训是'Tau Zero'.[NEWLINE][NEWLINE]

            赛协尔大学包括了著名的地幔实验室和旧世界生态园,以基础科学及环境工程学见长.这里被后世视作纯正主义的发源地,但其实是一种误解.初次来到这片土地的人类,怀揣着对宇宙和自然的谦卑创建了这所大学,它的初衷是通过研究这颗行星的地质,气象,生态以更好地与之共存.然而,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第一代殖民者似乎更倾向于把这个世界塑造成他们心目中的第二个地球.[NEWLINE][NEWLINE]

            赛协尔学派对环境适应的态度更为保守,他们倡导适当的基因编辑来解决高重力问题,但反对激进的人体改造.盖亚星的大气相比旧世界的绝大多数星球都更适合改造,人类是可以在三倍的大气压下存活的,只要空气中的成分合适.赛协尔学派的文森特等人提出两个百年计划,即在两百年间通过逐步筛选培育地球植物和本土植物,改变异星景观,最终改良星球大气.这一计划被证明是理论可行的,但是因为对生态产生的破坏难以估计,遭到了和谐主义者的激烈反对.同时,赛协尔学派倡导人类和异星生物的隔离居住,认为人类在盖亚星上的殖民点应当是孤立的,分散的,就像旧世界的火星联邦一样.人类不擅长应对这种大型生物,最好的办法是通过'异星景观保护区'的形式保留一部分.

            </Text>

        </Row>

        <Row>

            <Tag>TXT_BUILDING_WYE_UNIVERSITY_DESC</Tag>

            <Text>卫荷大学</Text>

        </Row>

        <Row>

            <Tag>TXT_BUILDING_WYE_UNIVERSITY_HELP</Tag>

            <Text>[ICON_AFFINITY] 和谐: +1</Text>

        </Row>

        <Row>

            <Tag>TXT_BUILDING_WYE_UNIVERSITY_PEDIA</Tag>

            <Text>

            卫荷大学(Wye University),建于基地纪元20年,校训是'A mari usque ad mare'.[NEWLINE][NEWLINE]

            卫荷大学地处丹弗斯岛,由极地生态研究所和体外神经网络实验室(In Vitro Neural Network Labs)联合建立,其第一任校长里夏尔也是当年卫荷远征队的成员之一.人类的首次南极之旅,只持续了不过短短几月,但是奇特的极地生态吸引了基地科学家的注意.Nul-2号幸存者的体检报告指出,南极的某种真菌共生者能够接种到地球哺乳动物肺部,使哺乳动物适应盖亚星的大气环境.这种真菌共生者被命名为'暗曲霉'(Aspergillus dematiaceous).[NEWLINE][NEWLINE]

            以卫荷大学为中心的学者们继承了旧世界的和谐主义思潮,认为人类始终是一个外来者,在异星生存最恰当的方式不是将行星改造成地球环境,而是将人类改造成盖亚星人.暗曲霉的发现激励了这一想法,人类面前就有一条可行的道路,尽管如此,暗曲霉接种手术的各项副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NEWLINE][NEWLINE]

            在基地建设的后期,卫荷大学成为了基地社会哲学的研究重阵,卫荷学派的社会政治观点集中反映在了张毕特等人的著作中,该学派的理论来源是: 马克思关于分析批判资本主义的理论,更直接的是22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继承者;同时,还受到韦伯,阿多诺和后自由主义等众多哲学思潮的影响.

            </Text>

        </Row>

        <Row>

            <Tag>TXT_BUILDING_BABEL_UNIVERSITY_DESC</Tag>

            <Text>巴别塔大学</Text>

        </Row>

        <Row>

            <Tag>TXT_BUILDING_BABEL_UNIVERSITY_HELP</Tag>

            <Text>[ICON_AFFINITY] 至高: +1</Text>

        </Row>

        <Row>

            <Tag>TXT_BUILDING_BABEL_UNIVERSITY_PEDIA</Tag>

            <Text>

            巴别塔大学(Babel University),建于基地纪元16年,校训是'Je pense où je ne suis pas'.[NEWLINE][NEWLINE]

            巴别塔大学位于小亚细亚(后更名为盘古大陆)的新美索不达米亚(New Mesopotamia),新美索不达米亚得名于它所处的位置,处于小亚细亚的两条河流之间.巴别塔大学的前身是基地启动的巴别塔计划,目的是重新建立基地与旧世界的联系.在后续的发展过程中,巴别塔计划的重心放在了基于语义网的网格建设上来.[NEWLINE][NEWLINE]

            基地纪元25年,巴别塔大学和卫荷大学联合开展了体内外混合神经芯片的研究,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旧世界的脑机接口研究受到伦理限制,绝大多数是基于非侵入式技术进行的,其集大成者即CEL框架.除情感输入和解释以外,旧世界的科学家已经能够制造视觉假体,人工耳蜗等修复技术,甚至可以在治疗受损功能的基础上,改变正常人的一些脑功能和个性,如通过深部脑刺激(DBS)和RTMS等技术治疗抑郁症和帕金森氏病,用海马体神经芯片增强正常人的记忆力等.[NEWLINE][NEWLINE]

            但是,在脑机交互领域,如果人类只能对大量神经元放电的宏观表现进行解码和再编码,不能直接处理生物神经网络级别的复杂性理论,脑机接口的研究只能与人类的认识论背道而驰;在生物计算机领域,神经元计算机的运算能力被证明是远不如传统计算机的,这种低效的运算并不能将人类思维送入虚拟世界.[NEWLINE][NEWLINE]

            在基地后期,巴别塔大学的研究是突破性的,他们重新定义了电信号的编码形式,放弃了对人类神经元而言冗余的运算,基于强大语义网计算的基础上,实现了网格化神经芯片的应用.人类终于可以只凭借意识获得这个世界上任何的信息,虽然只有文字信息.这项工作鼓舞了基地人民的斗志,即使在这种环境下,人类依然可以在科技的道路上继续进步.同时,它也促成了巴别塔学派的形成,或称至高主义.

            </Text>

        </Row>

        <Row>

            <Tag>TXT_BUILDING_TIDAL_ARCHITECTURE_DESC</Tag>

            <Text>潮汐建筑</Text>

        </Row>

        <Row>

            <Tag>TXT_BUILDING_TIDAL_ARCHITECTURE_HELP</Tag>

            <Text>[ICON_HOUSING] 住房: +1</Text>

        </Row>

        <Row>

            <Tag>TXT_BUILDING_TIDAL_ARCHITECTURE_PEDIA</Tag>

            <Text>

            21世纪末,随着温室效应不断加剧,海平面上升,旧世界的人们将目光投向了漂浮建筑和水底都市.盖亚星海岸线的殖民者营地是对旧世界漂浮建筑的复刻.[NEWLINE][NEWLINE]

            为避开野生动物和赛协尔的暴雨天气,殖民者们最初的建筑多位于江边或海边,为方形,由3D打印机制造,后逐渐被水滴形或半球形建筑取代.建筑由可升降地基,固定柱,水上生活空间和水下生活空间四部分组成.房体由固定柱固定,只有上下两个自由度,当水位上升时,浮力让水下生活空间浮起.因为盖亚星的潮汐受格利泽726,格利泽726b,格利泽726c影响,海水涨落现象明显,所以这些随着水位上升下降的建筑又被称为'潮汐建筑'.[NEWLINE][NEWLINE]

            潮汐建筑的能量来源包括但不限于潮汐能,深水层和浅水层的温差,淡咸水交汇时发生的离子交换.这些能源满足了殖民者的基本生活需要.

            </Text>

        </Row>

        <Row>

            <Tag>TXT_BUILDING_GRID_DESC</Tag>

            <Text>网格</Text>

        </Row>

        <Row>

            <Tag>TXT_BUILDING_GRID_HELP</Tag>

            <Text>[ICON_INFORMATION] 信息: +1</Text>

        </Row>

        <Row>

            <Tag>TXT_BUILDING_GRID_PEDIA</Tag>

            <Text>

            网格(Grid),21世纪旧世界的概念,曾被称为'下一代互联网''Internet2'和'被抛弃的Internet2'.[NEWLINE][NEWLINE]

            网格提出的目的是为了消除互联网甚至是人类社会中存在的资源孤岛,信息孤岛问题,将地理上广泛分布的各项资源联成一个逻辑整体,实现真正的信息共享.但在旧世界的各项网格标准制定过程中,网格的外延不断扩大,而失去了最初的内涵.而旧世界的科学家也意识到,想要彻底消除信息孤岛问题离不开语义网的建立.[NEWLINE][NEWLINE]

            大错误前人类历史的研究者提出,在大错误的发生中,信息孤岛问题起到了推动作用,而信息孤岛在人类社会的演化中又几乎是必然的.基地建立伊始,人们就试图建立一个共享化公共化的信息空间,εpsilonØ号的计算机工程师也为此制定了大量规范.得益于早期的殖民地体制,几乎是完全的公有制和民主制,没有部门和阶级利益带来的条块分割.而在基地后期,语义网的建立加深了这一改革,实现了人类最初的理想,盖亚星互联网进入语义网格时代.

            </Text>

        </Row>

        <Row>

            <Tag>TXT_BUILDING_GAIA_MUSEUM_OF_NATURAL_HISTORY_DESC</Tag>

            <Text>盖亚自然历史博物馆</Text>

        </Row>

        <Row>

            <Tag>TXT_BUILDING_GAIA_MUSEUM_OF_NATURAL_HISTORY_HELP</Tag>

            <Text>用于存放你的战利品.</Text>

        </Row>

        <Row>

            <Tag>TXT_BUILDING_GAIA_MUSEUM_OF_NATURAL_HISTORY_PEDIA</Tag>

            <Text>

            盖亚自然历史博物馆(Gaia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其前身为异星生态研究所,隶属于赛协尔大学,旨在研究异星生物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随着人类居住地的不断扩大,盖亚星的自然生态遭到了破坏.为防止人类活动可能导致的生物功能性灭绝,赛协尔学派的学者们提出建立盖亚自然历史博物馆.这项工作也是为了更好地评估'两百年计划'带来的潜在风险.[NEWLINE][NEWLINE]

            即便是数字化如此普及的今天,也有一些东西需要通过实体的形式进行存储,这就是博物馆时下存在的意义.盖亚自然历史博物馆存放了大量生物标本和地质样本,甚至包括一些小型动物的活体样本.可能就连第一批登上毛里求斯岛的荷兰人也没有想到(渡渡鸟在荷兰人发现不到200年间灭绝),当人类殖民另一颗星球几十年间,就为它建立了一座自然历史博物馆.

            </Text>

        </Row>

        <Row>

            <Tag>TXT_BUILDING_MICROBIAL_MINE_DESC</Tag>

            <Text>微生物矿井</Text>

        </Row>

        <Row>

            <Tag>TXT_BUILDING_MICROBIAL_MINE_HELP</Tag>

            <Text>[ICON_ENERGY] 能量: +2</Text>

        </Row>

        <Row>

            <Tag>TXT_BUILDING_MICROBIAL_MINE_PEDIA</Tag>

            <Text>

            生物采矿包括生物浸出法和生物氧化法两种不同的提炼技术,都依赖于生物有机体的自然作用,能更好地从先前认为不可用的低品位矿石和尾矿中提取矿物.在旧世界,微生物采矿就已被广泛运用于稀土元素的采集和废水资源的回收,而太空生物采矿这一设想最早应用于小行星采矿上,目的是为了能够在原地开采矿物和金属.其方式简单而言是将矿石放入装有水和细菌的容器中,利用细菌萃取岩石中包含的特定金属.[NEWLINE][NEWLINE]

            对于远离旧世界的基地而言,找到从农业社会过渡到工业社会的方式至关重要.第一代殖民者在顺利度过前两年后立即把重心放在了采矿,冶金,能源和建筑产业.通过前期的遥感数据和后期的地质考察,殖民者发现了大量矿藏.虽然微生物采矿比传统采矿花费的时间长,但由于不需要破碎矿石的机械操作,系统更加简单,对其他产业的依赖也更少,特别有利于开采矿脉深,品位低的矿石.

            </Text>

        </Row>

        <Row>

            <Tag>TXT_BUILDING_PUBLIC_SCHOOL_DESC</Tag>

            <Text>公立学校</Text>

        </Row>

        <Row>

            <Tag>TXT_BUILDING_PUBLIC_SCHOOL_HELP</Tag>

            <Text>[ICON_POP] 高级人口: +1</Text>

        </Row>

        <Row>

            <Tag>TXT_BUILDING_PUBLIC_SCHOOL_PEDIA</Tag>

            <Text>

            为了使人类文明在盖亚星上延续,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按照最初的计划,第二代居民的构成包括自然方式下出生的自然人和通过人造子宫出生的克隆人,为与基地后来的克隆人作为区别,称为'创生人'.考虑到自然人的数量可能较少,创生人同样具备社会学意义上的自然人地位,不同的是自然人由父母抚养,由公立学校或父母教育;创生人由政府抚养,由公立学校教育.相比创生人而言,基地的克隆人则是通过化学催熟和前额叶切除,只接受简单的技术培训,从事低级劳动.[NEWLINE][NEWLINE]

            殖民地建设初期工作繁重,抚养后代是一种额外的负担,因此公立学校的教育工作由几位科学家和人工智能教育专家共同担当.在公立学校,学生只学习基础科学,各项技能以及旧世界历史,专业化的培养将在他们进入大学后进一步细化.

            </Text>

        </Row>

        <Row>

            <Tag>TXT_BUILDING_SECOND_GENERATION_LAUNCH_COMPLEX_DESC</Tag>

            <Text>第二代航天发射中心</Text>

        </Row>

        <Row>

            <Tag>TXT_BUILDING_SECOND_GENERATION_LAUNCH_COMPLEX_HELP</Tag>

            <Text>飞行器产能+100%</Text>

        </Row>

        <Row>

            <Tag>TXT_BUILDING_SECOND_GENERATION_LAUNCH_COMPLEX_PEDIA</Tag>

            <Text>

            第二代航天发射中心采用磁悬浮发射的方式.人类最初的运载工具和航天器都是采用化学推进技术,随着卫星,飞行器的发射越趋频繁,单纯依靠化学推进来提高喷气速度从而加速航天器的方法己经接近极限,燃烧效率很难进一步提高.为此,旧世界的科研人员提出了电磁发射的方案,主要包括轨道发射,线圈发射以及磁悬浮发射等形式.其中磁悬浮发射是研究最早,方案最完备,最适合载人发射的一种.[NEWLINE][NEWLINE]

            相比传统发射将高昂的成本用于发射器,磁悬浮系统将高昂的成本用于地面,能够实现多次发射.出于成本和工程难度的考量,在系内殖民时代,人类更多选择月球,土卫三这样的小型天体建设磁悬浮发射系统.以殖民地的科技水平,在比地球更深的重力井建立磁悬浮系统无疑难如登天,但常温超导材料的制备让事情出现了转机.目前第二代航天发射中心仍处于试验阶段,定址赤道附近的厄瓜多尔山脉,最高处接近海拔7000米.在投入正式使用前,殖民者们还需面对靶场安全和环境问题等一系列挑战.

            </Text>

        </Row>

    </Language_en_US>

</GameData>

Text_Item.xml

<!--

<data>

    <author>Spike</author>

    <date>26-Dec-21</date>

    <time>15:54:47PM</time>

    <version>2.3.87</version>

</data>

-->

<GameData>

    <Language_en_US>

        <!-- HIDDEN ITEM -->

        <Row>

            <Tag>TXT_ITEM_DNA_STORAGE_DESC</Tag>

            <Text>[COLOR_HIGHLIGHT_ITEM]DNA硬盘[ENDCOLOR]</Text>

        </Row>

        <Row>

            <Tag>TXT_ITEM_DNA_STORAGE_HELP</Tag>

            <Text>[PlayerName]的硬盘,看上去更像是试管.</Text>

        </Row>

        <Row>

            <Tag>TXT_ITEM_DNA_STORAGE_PEDIA</Tag>

            <Text>

            εpsilonØ号的船员都可以带一样质量和体积在允许范围内的私人物品.[PlayerName]带的是一管DNA硬盘(DNA Storage),平时存放于生物实验室.飞船上并没有携带DNA测序的仪器,直到基地后期,这枚硬盘上的内容也从未被完全测定.[NEWLINE][NEWLINE]

            DNA硬盘的原理简单,为核酸中的碱基赋予二进制值,随后通过微流体芯片对基因序列合成,从而使该序列与相关数据集相匹配.具体而言,即DNA核苷酸(一个碱基)对应一个比特,核苷酸A和C用0来编码,而核苷酸G和T用1来编码.DNA硬盘的密度极大,1gDNA能存储215PB的数据量,[PlayerName]携带的DNA硬盘据说容量达到了1EB(1024PB).然而,人造DNA的造价高昂,测定更为不易.即便在旧世界,也没有找到高效的读取信息方法,这种DNA硬盘始终未能流行起来.[PlayerName]称,硬盘中存储的是他的一些私人信息和感兴趣的内容,也包括一些旧世界科技,也许未来的某天,新世界能够将这块硬盘的内容完全读出.

            </Text>

        </Row>

        <Row>

            <Tag>TXT_ITEM_GM_9380_DESC</Tag>

            <Text>GM9380</Text>

        </Row>

        <Row>

            <Tag>TXT_ITEM_GM_9380_HELP</Tag>

            <Text>GM9380,霸王龙的完整头部标本.</Text>

        </Row>

        <Row>

            <Tag>TXT_ITEM_GM_9380_PEDIA</Tag>

            <Text>

            在赛协尔大陆的阳面探险队发现了一种形似霸王龙的物种,并带回了一只死亡霸王龙的头部.这块长152cm的霸王龙头部最终在盖亚自然历史博物馆制成标本,编号为GM9380.[NEWLINE][NEWLINE]

            根据探险者的说法,那头死亡的霸王龙长13.2米,高3.4-3.5米,重8.7吨.虽然体型相仿,但是生理结构和地球上曾经存在的霸王龙有很大区别.如此庞然巨兽,在盖亚星却并非硕大无朋,仅是食物链中的次级消费者.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发现了在它之上的三级甚至四级消费者.[NEWLINE][NEWLINE]

            在赛协尔的时候,我常常面对这只颌骨张开的巨兽头部陷入沉思,比起生态园区,它似乎更能把我带回那个我从未见过的旧世界,让我反思人类为什么要来到这里.

            </Text>

        </Row>

        <Row>

            <Tag>TXT_ITEM_PHANTOM_BRAIN_DESC</Tag>

            <Text>幻脑</Text>

        </Row>

        <Row>

            <Tag>TXT_ITEM_PHANTOM_BRAIN_HELP</Tag>

            <Text>幻脑,基于语义网格和神经电子学的产物,辅助思考.</Text>

        </Row>

        <Row>

            <Tag>TXT_ITEM_PHANTOM_BRAIN_PEDIA</Tag>

            <Text>

            幻脑(Phantom Brain),一种侵入式集成神经元计算机,只模拟了人类语言皮层的能力,是人脑和机器交互的新接口.幻脑通过射频信号与机器交流,通过突触和人脑交流.立项之初,也有人提出使用义脑(Neurotic Prosthesis)这个名字,悲观主义者(只有陈业)则称其为'无线电语音2.0'.[NEWLINE][NEWLINE]

            我在大学参与了幻脑相关的人体实验,并移植了幻脑.使用幻脑思考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你可以通过它搜索任何你想知道的事情,但是这些东西不会通过任何终端表现出来,而是借助另一个自我(Ego)浮现出来.这是一种很奇怪的感觉,就像你体内存在另一个人,这个人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但除此以外,他不会干预你的任何事情.你也可以借助幻脑向机器或者另一个人念话,你体内的另一个人格会将它忠实转述.在幻脑的发展上,卫荷学派和巴别塔学派分道扬镳.后卫荷学派(包括我)更关注这个问题,幻脑是否会产生Qualia,如果是,这种Qualia会影响它所传达的内容吗?

            </Text>

        </Row>

        <Row>

            <Tag>TXT_ITEM_DAILY_PLANET_4_DESC</Tag>

            <Text>星球日报片段</Text>

        </Row>

        <Row>

            <Tag>TXT_ITEM_DAILY_PLANET_4_HELP</Tag>

            <Text>星球日报基地纪元12年3月12日的片段.</Text>

        </Row>

        <Row>

            <Tag>TXT_ITEM_DAILY_PLANET_4_PEDIA</Tag>

            <Text>

            [COLOR_RED]幺半群号在南极白崖遭遇落石,卫荷远征队多人生死不明[ENDCOLOR][NEWLINE][NEWLINE]

            今早6时,收到来自幺半群号的讯号,幺半群号在南极白崖遭遇落石,卫荷远征队中[PlayerName],艾什莉确认罹难,其余成员下落不详.[NEWLINE][NEWLINE]

            昨日夜晚至今晨,卫荷远征队正沿南极大陆边缘前进,即将抵达目的地,可不幸意外发生.罹难者[PlayerName]曾是εpsilonØ号的计算机工程师,脑科学和计算机交叉背景学者;艾什莉曾是εpsilonØ号的植物学家,对生态园区的建立有突出贡献.我们怀着悲痛的心情通报这一不幸的发生,他们是为基地的建设,科学疆界的探索以及人道主义的事业牺牲的英勇战士.  

            </Text>

        </Row>

        <Row>

            <Tag>TXT_ITEM_DAILY_PLANET_5_DESC</Tag>

            <Text>星球日报片段</Text>

        </Row>

        <Row>

            <Tag>TXT_ITEM_DAILY_PLANET_5_HELP</Tag>

            <Text>星球日报基地纪元12年3月12日的片段.</Text>

        </Row>

        <Row>

            <Tag>TXT_ITEM_DAILY_PLANET_5_PEDIA</Tag>

            <Text>

            [COLOR_GREEN]幺半群号成功抵达南极大陆[ENDCOLOR][NEWLINE][NEWLINE]

            今早6时,收到来自幺半群号的讯号,卫荷远征队成功登陆一座位于凡尔纳海的岛屿.[NEWLINE][NEWLINE]

            幺本群号传回的信息中包括南极的自然风景图片,南极水生生物和矿物样本的分析结果.他们所到达的这座岛屿将被命名为丹弗斯岛,以纪念他们为基地建设,科学探索以及人道主义事业作出的突出贡献.

            </Text>

        </Row>

        <Row>

            <Tag>TXT_ITEM_PHOTO_ASHLEY_OBSERVATION_STATION_DESC</Tag>

            <Text>彩色照片</Text>

        </Row>

        <Row>

            <Tag>TXT_ITEM_PHOTO_ASHLEY_OBSERVATION_STATION_HELP</Tag>

            <Text>一张艾什莉观测站的照片,上面是两名研究员和一座方形建筑.</Text>

        </Row>

        <Row>

            <Tag>TXT_ITEM_PHOTO_ASHLEY_OBSERVATION_STATION_PEDIA</Tag>

            <Text>  

            照片中的两名研究员是■■■和布尔,他们曾于基地纪元24年4月-6月在艾什莉观测站进行为期两个月的暗曲霉原生地考察.艾什莉观测站是极地生态研究所的监测点之一,也是人类第一个位于盖亚星阴面的观测站,以暗曲霉的发现者艾什莉的名字命名.它由5座建筑构成,包括生态栋和气象栋两座主体建筑,以及车库,工具库和冷藏室.艾什莉观测站的职能包括固体潮观测,地震观测,地磁绝对值观测,高空大气物理观测,海洋生物观测等.

            </Text>

        </Row>

        <Row>

            <Tag>TXT_ITEM_XXX_DIARY_DESC</Tag>

            <Text>■■■的日记</Text>

        </Row>

        <Row>

            <Tag>TXT_ITEM_XXX_DIARY_HELP</Tag>

            <Text>■■■的日记,发现于艾什莉观测站.[NEWLINE]按'X'阅读.</Text>

        </Row>

        <Row>

            <Tag>TXT_ITEM_XXX_DIARY_PEDIA</Tag>

            <Text>

            一本日记,书面和书页均有不同程度折损,但内容没有散佚,作者是■■■,发现于艾什莉观测站.[NEWLINE][NEWLINE]

            日记由铅笔书写,很久以前就没有人手写日记了.科研日记一般由计算机自动记录,私人日记多通过视频录制,或记于电子产品.[NEWLINE][NEWLINE]

            按'X'阅读.

            </Text>

        </Row>

        <Row>

            <Tag>TXT_ITEM_DAILY_PLANET_6_DESC</Tag>

            <Text>星球日报片段</Text>

        </Row>

        <Row>

            <Tag>TXT_ITEM_DAILY_PLANET_6_HELP</Tag>

            <Text>星球日报基地纪元26年1月27日的片段.</Text>

        </Row>

        <Row>

            <Tag>TXT_ITEM_DAILY_PLANET_6_PEDIA</Tag>

            <Text>

            [COLOR_SCIENCE]与巴别塔大学研究员陈业对话: 幻脑前瞻,主体性的转变或消亡?[ENDCOLOR]

            </Text>

        </Row>

        <Row>

            <Tag>TXT_ITEM_NOTE_DESC</Tag>

            <Text>字条</Text>

        </Row>

        <Row>

            <Tag>TXT_ITEM_NOTE_HELP</Tag>

            <Text>一张字条,贴在冷藏室的铁门上.字条上用铅笔歪歪扭扭地写着,'不要打开!'</Text>

        </Row>

        <Row>

            <Tag>TXT_ITEM_CONSTRUCTION_PROPOSAL_DESC</Tag>

            <Text>赛协尔分校区的规划书</Text>

        </Row>

        <Row>

            <Tag>TXT_ITEM_CONSTRUCTION_PROPOSAL_HELP</Tag>

            <Text>赛协尔分校区的规划书,发现于赛协尔校长室内.</Text>

        </Row>

        <Row>

            <Tag>TXT_ITEM_CONSTRUCTION_PROPOSAL_PEDIA</Tag>

            <Text>

            赛协尔的新校区选址于HF3的一座岛上,按照规划将在这座岛上进行地球生态环境的模拟.附有建筑概念图.[NEWLINE][NEWLINE]

            新校区占地五万平方米,由玻璃和钢架建成.从图中看,是由三个圆拱形结构和一个金字塔结构组合成的建筑群,最高处有20层楼高,其中有多个实验室彼此连通,如同一个巨大的玻璃温室.图中还标注出了盐碱滩涂,沙漠,珊瑚礁,树林,湖泊,稀树草原和农业用地.可以看出,赛协尔大学想建立一个单独的生态系统.虽然气体和生物量不与外界产生交换,但这个生态系统并非完全封闭,电力系统由外界提供,人员和物资也可以自由出入,有通道专门运送.[NEWLINE][NEWLINE]

            附录包括了该生态圈中所有的生物种类,生态圈落成后几年内的大气成分预测表,自然资源涨落预测表,建筑物的工程制图等.生态圈囊括的动物约800种,其中地球动物40种;植物约3200种,其中地球植物200种;微生物约1200种.

            </Text>

        </Row>

        <Row>

            <Tag>TXT_ITEM_SEGMENT_4_ORANGE_DESC</Tag>

            <Text>信息片段4 – 颜色橙</Text>

        </Row>

        <Row>

            <Tag>TXT_ITEM_SEGMENT_4_ORANGE_HELP</Tag>

            <Text> 基地档案馆存储的信息片段 – 颜色橙.</Text>

        </Row>

        <Row>

            <Tag>TXT_ITEM_SEGMENT_4_ORANGE_PEDIA</Tag>

            <Text>

            此片段为张毕特一案庭审笔录,庭审时间31年7月26日,庭审地点基地最高公民法院,庭审组成审判长张澜,审判员赫尔,书记员■■■.原文过长不述,其中有片段如下: [NEWLINE][NEWLINE]

            被告: 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NEWLINE][NEWLINE]

            审判长: 够了,张毕特,你不是苏格拉底.

            </Text>

        </Row>

        <Row>

            <Tag>TXT_ITEM_WORLD_MAP_DESC</Tag>

            <Text>世界地图</Text>

        </Row>

        <Row>

            <Tag>TXT_ITEM_WORLD_MAP_HELP</Tag>

            <Text>盖亚星世界地图初版,发布于基地纪元5年.</Text>

        </Row>

        <Row>

            <Tag>TXT_ITEM_WORLD_MAP_PEDIA</Tag>

            <Text>

            εpsilonØ号还未着陆时,就已经开始绘制盖亚星地图了,因为一些模糊之处,直到基地5年正式发布了初版的世界地图.整张地图包括了人类已经勘明的山河湖泊,资源分布.[NEWLINE][NEWLINE]

            盖亚星的整体外形如同一个'眼球',西半球是冰盖而东半球是荒漠,只有晨昏线地带有海洋和小型陆地.在命名上,殖民者放弃采用洲而采用陆为各块陆地命名,如南极大陆,赛协尔大陆以及小亚细亚,其中小亚细亚与Asu广袤的内陆相连.[NEWLINE][NEWLINE]

            这些小型陆地加起来也仅仅占了盖亚星陆地面积的百分之二十,总面积的百分之十.剩下两块巨型大陆分别是东半球的裸露地表和西半球水冰之下的岩石陆地.殖民者们像古代腓尼基人一样,将东半球大陆命名为'Asu'(日出地),将西半球大陆命名为'Ereb'(日落地).

            </Text>

        </Row>

        <Row>

            <Tag>TXT_ITEM_GRADUATION_PROJECT_DESC</Tag>

            <Text>巴别塔大学27级学生■■■的毕业设计</Text>

        </Row>

        <Row>

            <Tag>TXT_ITEM_GRADUATION_PROJECT_HELP</Tag>

            <Text>巴别塔大学27级学生■■■的毕业设计,发现于巴别塔档案馆内.</Text>

        </Row>

        <Row>

            <Tag>TXT_ITEM_GRADUATION_PROJECT_PEDIA</Tag>

            <Text>

            标题: 后殖民时代盖亚星建筑和城市设计.作者对盖亚星的未来建筑提出了三种不同的构思.[NEWLINE][NEWLINE]

            第一种是海底城市.城市的外形如同海螺,但顶部是一个球体,旋转的外部骨骼能够对抗海洋漩涡,减少晕动症状.生态园区位于顶部,下方是居住和合作空间,城市的主要交通方式是中央管道.居民的食物来源主要为自养生物和浮游生物,甚至连光源也可以由生物发光代替.[NEWLINE][NEWLINE]

            第二种是冰盖城市.Ereb的平均温度在零下七十摄氏度左右,最温暖的地方约零下二十摄氏度,最寒冷的地方则超过零下一百三十摄氏度.低温使Ereb的岩石陆地上覆盖着一层VI形态水冰,那里和盖亚星几乎不是一个世界,笼罩在黑暗和死寂之下,没有任何生命活动.尽管如此,人们仍然发现了Ereb的水冰射流,这种冰冷间歇泉现象被认为是源于其地表下的液态水层.冰盖城市模型是基于冰火山和地下海假说提出的,主要能源来自地热能和核能.[NEWLINE][NEWLINE]

            第三种是荒漠城市.这种城市建于Asu腹地,是一种半透明的穹顶建筑,可以抵御格利泽726强烈的阳光直射和区域性尘暴.而城市外面铺设了大规模的太阳能阵列用来提供生产生活所需的能量.但是在这篇毕业设计中,对尘暴部分的处理似乎比较模糊.[NEWLINE][NEWLINE]

            在全文的最后,作者表明,除了这三种城市,我们仍然有其他选择,如地下城市和浮岛城市.而这篇论文的目的是为了说明人类应该放弃这片玫瑰色的晨昏地带,将它归还给盖亚星本来的生命,在生命活动更为微弱的地区谋求共存.

            </Text>

        </Row>

        <Row>

            <Tag>TXT_ITEM_GM_12051_DESC</Tag>

            <Text>GM12051</Text>

        </Row>

        <Row>

            <Tag>TXT_ITEM_GM_12051_HELP</Tag>

            <Text>GM12051,小亚细亚九目蛞蝓标本.</Text>

        </Row>

        <Row>

            <Tag>TXT_ITEM_GM_12051_PEDIA</Tag>

            <Text>

            这一物种最初发现于盘古大陆,被命名为小亚细亚九目蛞蝓,后在各大陆均有发现类似的生物.这是一种形似蠕虫的水生生物,拥有九个或更多带荧光素的退化鳃,没有眼睛.发现者把它发光的退化鳃当作了眼睛,故而称之为九目蛞蝓.九目蛞蝓体型为侧扁形,皮肤裸露没有鳞片或壳质,身体前端的腹侧,有一圆形漏斗状的口漏斗,无上下颌,口漏斗的内侧有黄色角质齿.起初生物学家并没有发现这种原始的生物和盖亚星的大气浮游生物有什么关联,后来发现九目蛞蝓在发育过程中会经历一次完全变态.[NEWLINE][NEWLINE]

            在九目蛞蝓的水生阶段,退化鳃会分泌一种有机纤维,并将水中的钙离子和二氧化碳附着在有机纤维上,形成无数细长的触手.九目蛞蝓的幼体以藻类植物为食,而藻类细胞壁和细胞间黏胶质中存在藻酸盐.在吞食过程中,带相反电荷的藻酸盐和有肌纤维相互作用,并在钙离子的交联下形成共连续网络,也就是水凝胶.当带有水凝胶的触手与空气接触时,一部分触手在干燥过程中保留了凝胶的网状结构不变,形成一种多孔,无序,具有纳米量级的低密度冠状结构.[NEWLINE][NEWLINE]

            完全变态后的九目蛞蝓身体萎缩,藏于最初产生的冠状结构中,成为一种类似水母的大气生命.因为凝胶的结构不同,不同个体展现出来的外形也不尽相同.这具标本是九目蛞蝓的成虫标本,.因为凝胶的结构不同,不同个体展现出来的外形也不尽相同成虫也被称为冠状虫,密度只有盖亚星空气密度的四倍.一开始科学家认为冠状虫是凭借风力和空气黏度来长时间滞空,但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即使将它关在没有微风,电场可控的盒子里,照样能飞起来.这可能是因为盖亚星的大气电势梯度,即地面与电离层之间的电磁回路.大气电势梯度常常能在风暴天气里产生两到三个数量级的变动,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经常能在雷雨天气看到这些神奇的大气生物.

            </Text>

        </Row>

        <Row>

            <Tag>TXT_ITEM_MISSION_OF_GLIESE_726D_COLONY_DESC</Tag>

            <Text>格利泽726d殖民地的使命</Text>

        </Row>

        <Row>

            <Tag>TXT_ITEM_MISSION_OF_GLIESE_726D_COLONY_HELP</Tag>

            <Text>格利泽726d殖民地的使命,发现于德雷克船长的私人电脑.</Text>

        </Row>

        <Row>

            <Tag>TXT_ITEM_MISSION_OF_GLIESE_726D_COLONY_PEDIA</Tag>

            <Text>

            这份文档写于εpsilonØ号出发前,交代了在εpsilonØ号抵达格利泽726d的诸多任务.文档中包括多项附录,涵盖了可能性较大的各种行星环境,以及在该环境下对εpsilonØ号的期待.旧世界的人们并不能事先知晓格利泽726d具体是一个怎么样的星球,只能尽可能地做一些登陆准备.[NEWLINE][NEWLINE]

            因为空间的限制,εpsilonØ号携带的设备多用于发展农业和房屋建造.按照文档中的说法,如果格利泽726d是一个宜居星球,那么殖民地需要尽早建立完整的农业体系,这个时间大概是五十年到六十年.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殖民地应该承担延续人类文明的责任,即培育下一代.根据人工智能预测,当食物产量满足人口需求后,可以分批唤醒最初的两百个冷冻胚胎并抚养成人,三代后殖民地人口将增长至五百左右.一旦殖民地具备一定人口规模时,需要寻找新的殖民点,并寻求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NEWLINE][NEWLINE]

            文档的最后提到,第二艘殖民船将于εpsilonØ号出发后二十年到二十五年启航.然而,直至εpsilonØ号出发三十五年后,与旧世界完全失联时,仍未接收到第二艘殖民船启程的消息.旧世界已经忘记我们了吗?

            </Text>

        </Row>

        <Row>

            <Tag>TXT_ITEM_SEGMENT_5_GREEN_DESC</Tag>

            <Text>信息片段5 – 颜色绿</Text>

        </Row>

        <Row>

            <Tag>TXT_ITEM_SEGMENT_5_GREEN_HELP</Tag>

            <Text> 基地档案馆存储的信息片段 – 颜色绿.</Text>

        </Row>

        <Row>

            <Tag>TXT_ITEM_SEGMENT_6_RED_DESC</Tag>

            <Text>信息片段6 – 颜色红</Text>

        </Row>

        <Row>

            <Tag>TXT_ITEM_SEGMENT_6_RED_HELP</Tag>

            <Text> 基地档案馆存储的信息片段 – 颜色红.</Text>

        </Row>

    </Language_en_US>

</GameData>

Text_Log.xml

<!--

<data>

    <author>Spike</author>

    <date>29-Dec-21</date>

    <time>11:12:44PM</time>

    <version>2.7.03</version>

</data>

-->

<GameData>

    <Language_en_US>

    <Ye_Chen>

        <Row>

            <Tag>TXT_LOG_YECHEN_Z1_DESC</Tag>

            <Text>Z: 今天我邀请了计算机科学家陈业来谈论幻脑的研发进度和它的社会意义.陈业先生您好,我的第一个问题是: 幻脑作为一种侵入式集成神经元计算机,它和一般的生物计算机有什么区别吗?</Text>

        </Row>

        <Row>

            <Tag>TXT_LOG_YECHEN_C1_DESC</Tag>

            <Text>

            C: 这方面要感谢我们在卫荷大学的朋友的研究.他们在实验室环境下把活体神经元和硅集成电路结合在一起,这些组织取自实验体的干细胞,经过诱导分化成神经元细胞进行繁殖.旧世界其实也做过相似的研究,让这些神经元在目标导向的策略下进行监督性学习,完成实验者要求的实验内容,只是这种方式能完成的工作其实非常有限.到这里是传统生物计算机的部分.[NEWLINE][NEWLINE]

            但是盖亚星生物独特的群落效应给卫荷大学的研究员带来了很大启发.盖亚星的生物具有一种适应性突变的能力,这和地球达尔文主义的规范并不相符,因为地球生物在大部分情况下是随机突变的.扩增人类干细胞基因组得到的神经元能自发地与电极阵列编码产生交流,最终演化成一种类似人类大脑皮层的结构.[NEWLINE][NEWLINE]

            此时的培养体已经不能称之为组织了,应该称作器官,我们喜欢叫它'盘中之脑'.但它又跟人脑有很大区别,只完成了一些泛语言区的功能,同时因为规模的限制,只能掌握简易编码做简单交流.卫荷大学希望和我们共同展开研究,借助语义网,让盘中之脑学习人类语言.最终我们集成了十亿个神经元,成功把绝大多数电信号转换成了神经冲动.盘中之脑是幻脑的雏形,它能否作为人脑和机器沟通的桥梁,成了一个自然而然的课题.

            </Text>

        </Row>

        <Row>

            <Tag>TXT_LOG_YECHEN_Z2_DESC</Tag>

            <Text>Z: 我听说幻脑一开始并不叫'幻脑',这个名字最终是怎么确定下来的呢?</Text>

        </Row>

        <Row>

            <Tag>TXT_LOG_YECHEN_C2_DESC</Tag>

            <Text>

            C: 其实一开始我们打算叫它 Neurotic Prosthesis,也就是类似 Virtual Prosthesis.但是我的朋友[PlayerName]认为,实验室开发的并不是义脑这样的东西,而是人类的幻脑,我们本来就有这种东西,只是在出生的时候被截除了,以至于我们活着的每一天都在忍受幻觉带来的痛苦.我觉得这个解释很有意思,于是就拿来用了.我们被截除掉的东西可以被理解成脐带,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母体与子样之间的联系.我们自身没有这种东西,而又时时刻刻感觉到它的存在,所以我们才会转而寻求社会,乃至二十世纪后寻求网络.实际上这个名字也对我们的开发有很大帮助,人理解社会是通过一种很复杂的方式,而幻脑没有这么复杂的机理.就比如说像Qualia,我们每个人的感觉,在开发过程中就变成了私人语言这种东西,我们最后采用的也是维特根斯坦所持的解释,规则和语言是不具备私人性的.[NEWLINE][NEWLINE]

            那么幻脑实际上就是把社会性这一人类的外在属性转变成了人的内在属性,我不知道可不可以上升到这样的高度.你的体内有一个与你不同的个体,这个个体来自于一个更大的整体.这种感觉有点像笛卡尔式主体向胡塞尔现象学中的主体间性转变.

            </Text>

        </Row>

        <Row>

            <Tag>TXT_LOG_YECHEN_Z3_DESC</Tag>

            <Text>Z: 您提到笛卡尔式主体向主体间性的转变,您觉得这样的转变有什么社会意义吗?</Text>

        </Row>

        <Row>

            <Tag>TXT_LOG_YECHEN_C3_DESC</Tag>

            <Text>

            C: 社会契约让我们知道规则并非是私人的,维特根斯坦让我们知道语言并非是私人的,CEL框架让我们知道情感也并非完全私人的.当年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已经不够正确了,借拉康所言应该是'我思于我不在之处',巴别塔大学的学生都知道这句话是我们的校训.主体的体验并非完全依赖于主体自身,也依赖于他人的体验.这个转变的过程在于承认这个世界是由复数主体共同构建的主体间世界.主体的具身性,历史性,视角性,正是来自于世界的公共性.[NEWLINE][NEWLINE]

            幻脑给人带来的是公共的认知.当你想到一件事,你能立刻知道别人对这件事的想法,我们不想在这方面施加任何道德规范,我们不会指导你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区别对错是一项更加艰巨的工作.我不知道究竟能不能把幻脑抬到这种高度,因为我觉得我们做的很多是前人的工作,从互联网出现开始它就已经是人类外部的大脑了,我们只是把它从外部搬到了内部.无论如何,我觉得我们完成了一项有意义的工作,你可以通过意念对话,通过意念控制机器,想干嘛干嘛,起码以后不需要造那么多全息屏幕了.

            </Text>

        </Row>

        <Row>

            <Tag>TXT_LOG_YECHEN_Z4_DESC</Tag>

            <Text>Z: 在'幻脑'的开发过程中有遇到什么问题吗?</Text>

        </Row>

        <Row>

            <Tag>TXT_LOG_YECHEN_C4_DESC</Tag>

            <Text>

            C: 当然有,还不少.但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人的大脑会不会受到幻脑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仅说是生理上的排他反应之类,还指精神上的.对于一些个体而言,幻脑输出的想法在他们看来像是他们自己产生的一样.他们会把别人的想法当成是他们自己的想法,用叔本华的说法就是'大脑成了别人的跑马场'.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主体性丧失',在这方面个体之间的差异很大,我们觉得这可能并非幻脑本身的影响,而是认知本身的影响.[NEWLINE][NEWLINE]

            另一方面是脑机联通的过程中如何实现闭环控制.这是一个控制论问题,没有恰当的反馈回路,幻脑对于大脑而言是一个黑盒,它能否忠实地传递大脑想表达的东西,这件事情很难说明.换言之,你真的明白你的大脑在想什么吗?想象你是我.然后想象你是互联网本身.最后想象你是你自己.我们到现在对这件事没有一个定论,但是从实验现象来讲,幻脑仅仅作为一个脑机桥梁存在,并不会模糊信号本身.

            </Text>

        </Row>

        <Row>

            <Tag>TXT_LOG_YECHEN_Z5_DESC</Tag>

            <Text>Z: 基地有一些人把幻脑称之为'基地的新科学''第一个强人工智能',你怎么看待这些评论?</Text>

        </Row>

        <Row>

            <Tag>TXT_LOG_YECHEN_C5_DESC</Tag>

            <Text>

            C: 我觉得这并不算是什么新科学,只是高级点的无线电通信罢了.至于强人工智能,就差得更远了.幻脑如果有智能,恐怕也只能说是生物的本能特性,它所具备的智能不会高于基地中的任何一个人.其实在参与语义网工程的时候,我就在思考这个问题.我们在那个工程上遇到和解决的问题比幻脑上还要多,如何验证可信赖的原始资料,如何产生可信赖的逻辑形式,如何实现建立于欺骗信息和模糊信息的自动推理.新的语义网络很强大,建立于语义网基础上的人工智能几乎可以通过图灵测试.[NEWLINE][NEWLINE]

            这就产生了另一个问题,即使通过图灵测试能够代表它拥有智能吗?这其实是一个中文屋问题,我不想赘述.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仍然没有弄清智能究竟是如何产生的,以至于我在想,我们可能是不是在追求某种其他的东西.假设人类的大脑是一种通用的智能,能够认识并改造客观世界的所有东西.它是怎么做到的?因为某种复杂性吗?我们的认识论是什么样的?我们借助了某种先验知识吗?无论是复杂性也好,先验也好,我觉得这些计算机都能应付.最简单的人工智能模型里面也包括了单调性约束,平滑性约束,非负约束这样的先验假设.拿幺半群来说,计算机就是一个0,1,许多的幺半群,我们可以用它解决非常复杂的问题,可复杂性能带来通用的智能吗?到现在依然没法给出答案.

            </Text>

        </Row>

        <Row>

            <Tag>TXT_LOG_YECHEN_Z6_DESC</Tag>

            <Text>Z: 我想这就是今天这期采访的全部内容,非常感谢您与我的对话.</Text>

        </Row>

        <Row>

            <Tag>TXT_LOG_YECHEN_C6_DESC</Tag>

            <Text>

            C: 谢谢张毕特.

            </Text>

        </Row>

    </Ye_Chen>

    <Archive>

        <Row>

            <Tag>TXT_LOG_SEGMENT_5_GREEN_DESC</Tag>

            <Text>

            [COLOR_GREEN]片段: 来自麦哲伦号的信息[ENDCOLOR][NEWLINE][NEWLINE]

            时间: ■■■■年11月7日[NEWLINE][NEWLINE]

            发送方: 系外殖民飞船麦哲伦号[NEWLINE][NEWLINE]

            发送信息: εpsilonØ号,这里是麦哲伦号,收到请回答.我们将于35年后抵达格利泽726d,如果收到这则信息,请用激光信号将回信发送至以下坐标.

            </Text>

        </Row>

        <Row>

            <Tag>TXT_LOG_SEGMENT_6_RED_DESC</Tag>

            <Text>

            [COLOR_RED]片段: 思维入侵士兵[ENDCOLOR][NEWLINE][NEWLINE]

            思维入侵士兵,由一个人操控另一个人或多个人执行作战任务,曾短暂地出现于基地历史.在幻脑实现了人类泛语言区的功能后,基地的科学家一直希望能让它做到更多,比如将机器中的视觉,听觉,嗅觉,感觉信号转译为神经冲动.对嗅觉和感觉信号的机器编码相当困难,曾在CEL框架使用的感觉编码来自对宏观放电的机器学习,精度很差;而机器中所用的图像,音频表示方法,对于体外神经网络而言,似乎不能产生特定的意义.有科学家认为,体外神经网络同样不能理解语言信号,但是依然能忠实地表达它.[NEWLINE][NEWLINE]

            相反,空间和运动信号却更容易被体外神经网络接收.这并不奇怪,传统的脑机接口也是在运动想象(Motor Imagery)的研究中取得突破进展的.一部分科学家试图用这种方式增强个体的空间感和运动能力,而另一部分则发现可以藉此控制另一个人的反射运动和节律运动.最初的思维入侵士兵就是在这项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但在实际操作中,信源(控制方)并不能同时操纵多于一个信宿(被控制方)做出不同动作.事实上,在绝大多数场合用意识操纵机械要比用意识操纵克隆人有效得多.[NEWLINE][NEWLINE]

            在对克隆人的大脑进行部分调整后,植入运动,语言相关的幻脑,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克隆人的行为.丧失了高级认知功能后,幻脑接收的信息对于克隆人而言更像是某种侵入性思维(Intrusive Thoughts).在正常人身上侵入式思维会表现为某种心理疾病,如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双相障碍(BD)或多动障碍(ADHD),而发生在克隆人身上时,后者会倾向于听从幻脑发出的指令.这大幅降低了信源对信宿的操纵难度,必要时甚至可以直接接管信宿的身体.这项研究后出于人道和风险的考虑遭到遗弃.

            </Text>

        </Row>

    </Archive>

    </Language_en_US>

</GameData>
《■■■的日记》

5月22日:

这是我第一次写日记,我也不知道具体应该怎么写,总之先解释一下为什么要写这本日记以及之前发生了什么。

布尔和我是去年二月份从新美索不达米亚来卫荷大学的,当时艾什莉观测站还在进行选址工作。今年一月份,艾什莉观测站刚刚落成,此前一直由克隆人负责修筑。4月15日,布尔和我来这里负责执行暗曲霉的原生地考察任务,我们算是第二批入驻艾什莉观测站的人。

当暗曲霉的发现从幺半群号传回基地的时候,大家兴奋极了,有四个人独自在盖亚星上生活了几十年,没有生命循环装置,只呼吸盖亚星大气生存。这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简直比发现青霉素还要让人兴奋。如果是真的,那么大自然就给了人类一条适应盖亚星的捷径。如果通过盲目的基因编辑来寻找改造人类的可能性,那可能要花费几代人的时间;而如果能接种暗曲霉,那么下一代人,甚至我们这一代人,就可以摘下氧气面罩在穹顶外面呼吸。

但不知道是环境适应性还是什么原因,艾什莉博士本人从南极大陆带回的真菌共生体样本在航行过程中成了一滩废水。我们只能对四位幸存者受到感染的肺部取样。

暗曲霉和人类的关系与菌根真菌和植物的关系相似,是一种共生关系。寄生在肺部的暗曲霉菌丝体,主要存在于肺部上皮细胞之间,并且进入细胞内部,不形成菌套。它们侵入肺部之后向细胞中伸出分枝状的吸器,从外表看不出有菌丝存在,影像学上呈广泛肺实变。暗曲霉刚进入肺部时,并不能起过滤作用,而当肺部完全感染后,将代替肺泡进行气体交换。它会对空气进行一次过滤,筛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空气中的氧气再通过原来的肺泡进入血液循环。在这过程中,肺部细胞为暗曲霉的生长发育提供碳源和能源。

因为暗曲霉高度专一的共生特性,在基地我们无法分离得到纯培养体,这让暗曲霉移植的研究难以深入。

艾什莉博士告诉我,暗曲霉在野外是一种藻类真菌共生体,外表接近蘑菇。后来我们猜想,Nul-2号上的幸存者之所以感染了真菌,很有可能是把这种共生体当作蘑菇误食了。得知这个消息后,我跟张澜提出希望尽早安排第二次南极科考活动,但是被他找各种各样的理由回绝了。

在这件事上我想说点个人的看法,我认为张澜本人是一个纯正主义者,当文森特提出改造行星大气的计划后,他实际上已经搁置了对暗曲霉的研究。当然,基地的资源是有限的,我也可以理解。

一直到新美索不达米亚的人类居住点建好后,南极的探索活动才被重启。在此期间,基地已经培育出不少能在野外自由生长的地球植物品种了。外来物种入侵,实际上即便是赛协尔大学的那批人也应该知道这件事会给盖亚星的生态带来多大的破坏。但是如果想阻止他们,我和布尔就要拿出更有力的证明来。

从极地生态研究所乘车将近四个小时才抵达蘑菇共生体的原生地,虽然之前看过了照片,但是亲眼看到还是很震撼。它们似乎是来自同一个母体,一个巨大的青蓝色蘑菇。

这种蘑菇共生体的原生环境对人类而言相当恶劣,所以一直到去年我们才完成选址工作。艾什莉观测站距离它们只有半小时车程,既不太近也不太远。

在艾什莉观测站还没有完工的日子里,我们在主站进行临床实验。布尔和我为小白鼠和克隆人接种了暗曲霉,效果非常好。基本上72个小时左右,地球哺乳动物就能完全适应盖亚星的大气了。我们本来以为会有一些副作用之类的,但是没有发现肺部功能有明显的损害。但很有可能,这种方式是不可逆的。当重新将实验体置于模拟地球大气的环境中时,会发生肺部衰竭,呼吸困难,甚至是窒息死的情况。布尔认为,暗曲霉的大量凋亡同时导致了肺部细胞的破坏。

对于克隆人样本,我们进行了一年左右的观察,几乎没有任何后遗症。这个结果相当令人满意,去建造无数个生命循环装置是愚蠢的,为了人类这一物种不惜改造整个行星的大气无疑是更愚蠢的。我们找到了一种让人类走出房间,拥抱更广阔世界的方式。

5月23日:

昨天一不小心写得太多了,发现写了半天没有写到重点,但是之前一直没有做类似的总结工作,就这样吧。

差不多两个星期前,我在工作的过程中发现有些呼吸不畅。简单做了个胸片,看到熟悉的弥漫性肺泡阴影,基本上就确定是暗曲霉感染了。停掉生命循环装置之后,我的症状没有了。差不多两天后,布尔也发现感染了暗曲霉。

在临床试验中,暗曲霉并不具备很强的传播能力,同样是因为高度专一的共生特性。我不知道我们两个是怎么感染上的,可能是因为工作环境的特殊性,或者是某些步骤没有规范。实际上来到南极之后,我们也注意到,暗曲霉的结构可能并没有当初所设想的那么简单,也许是因为我们还在把研究地球生命的那一套挪用在盖亚星生物上。

不过这并不算什么大问题,之前的试验告诉我们虽然感染的过程不可逆,但是没有什么严重的副作用。相反,这给我们的工作反而带来了便利,至少不用去哪都带着氧气面罩了。

现在回想起来,当时我可能想错了。

“你记得我们为什么来这儿的吗?”

布尔问了我这个问题,我吓了一跳,但当时以为他是在思考人生意义之类的东西,现在想想可能他真的不记得我们为什么来这儿了。

观测站只有布尔和我,以及一个域型号的克隆人。除了对原生状态下的“蘑菇”进行野外观察和采样分析,我们还需要干一些别的活,比如观测天文和盖亚的固体潮之类的。因为事务繁杂,我和他的工作交集也不算多。但有些时候我碰到布尔,他像没有看到我一样,除非我先说点什么。我并不是说所有时候,大部分情况下他和往常一样。

但是有些时候,让我觉得,他好像不是他自己了。

几天前,我去检查车库的时候,我看到车身上有一处凹陷,明显是被什么撞到了。一开始我以为是域。这些克隆人虽然没什么感情,但是依然会做出一些出人意料的事情。他们的心智并不成熟,我小的时候如果手上有把雪地车钥匙,也会忍不住去开的。

当我去找布尔说这件事的时候,他告诉我的确是域做的。可我觉得他表现得很奇怪,于是去调了监控,发现他把车开出去两三个小时又开回来,车上便多了个凹痕。这很奇怪,布尔如果没什么原因,不会开车去什么地方,毕竟除了雪这里什么都没有。就算他真的没知会我独自出去了,回来也会告诉我不小心把车碰了一下。

这件事太令人费解了,也同样让人生气。我怒气冲冲地走到他的实验室问他为什么要欺骗我,要是把车撞坏了我们两个都得死在这儿。但我一只脚刚踩进去,他就开始对我咆哮,“滚出我的实验室!”

“你没觉得你有时候不像你自己吗?”

这是布尔跟我说的。

“我有时候觉得有两个你。”

这也是布尔跟我说的。这太他妈诡异了,居然不是我跟他先这么说。

“没觉得。”

但是我刚说出去就后悔了,可能他也跟我有同样的问题。可能是因为长时间没有阳光照射,身体里面缺了一些微量元素让他产生了抑郁症。

终于写到这里了,昨天,也就是为什么我要写这本日记。布尔突然要找我聊聊,“从现在开始,我需要你尽可能把我们之间的对话记下来。如果这里真的有两个我,那么我和他的身形,声音甚至是记忆都有可能是一样的,你要凭逻辑而不是眼睛和耳朵分辨我和他。你要基于我们曾经和现在的对话来判断,什么话是我会说的,什么话是我不会说的。”

我问他,“如果真的有两个你,那么这两个你是在一副身体里,还是两个不同的人?”

他的回答是,“我也不知道。”

5月24日:

早上我们三个人一起吃了顿饭。我随便找了些话问布尔,“你以前养过狗吗?”

“没有,但我养过一只猫?”

“你养的那只猫叫什么?”

“我看起来像是你设的密保问题吗?那只猫叫涅墨西斯。”

“这都什么名字啊。为什么取这名?”

“因为她是个无情的婊子。”

下午下楼的时候刚好碰到布尔,我问他,“吃完饭你在哪里?”

“气象栋,高空大气物理观测室。”

“我们早饭是一起吃的吗?”

“是。”

吃完晚饭我去调了监控,确实他确实在那儿呆了一下午。

5月25日:

……

5月26日:

今天跟主站通话。通话的时候我问他们,“你们看我有没有什么异样?”

得到的答案是没有。

我跟他们说,我在观测站呆的这段日子里,好像经常对一些事情产生怀疑,可能是记忆力下滑之类的。有些时候我会忘记是不是把叉子放在某个位置,有时候会忘记自己是不是做了某件事情。我的这些怀疑,有些是关于外部世界的,这部分通过检查监控就可以弄清,但是有些是在我脑子里的,这部分只凭我自己怎么都弄不清。

最后我希望他们帮我把通话频率提高到一天两次,分别在上午和下午,尽量问一些类似的问题,看上去像是一份心理咨询。他们同意了,但是我没有告诉他们真正的原因。

或许应该由人工智能诊断我的心理状况,但是我不想搞得那么大张旗鼓。

5月28日:

和布尔的聊天记录:

……

5月29日:

抽了一天写了个简单的算法,把从我感染暗曲霉到今天,十二台监控摄像头的录像全都分析了一遍。最后找到了七处疑点,好像同时出现了两个布尔,但都是在室外的,穿着厚大衣。我不知道是两个布尔还是布尔和我同时在室外,或者说是域,至少计算机没找到一段同时有四个人的录像。妈的,他们当时为什么要发一样的外套。我只能说,从步态上看,像是两个布尔一样。

要不要写一个步态分析的算法?算了,浪费的时间够多了。

5月30日:

和布尔的聊天记录:

……

“你知道我以前写诗吗?”

“你从来没说起过。”

“我给你看看我写的诗。”

有人为魔鬼执事

有人向上帝领命

当我拨开人丛逃跑

后面有十个杀手追踪

有人从十七层落下

有人穿过集市高歌

污血流进下水道

假名牌在太阳心里反光

一座靠矿石起家的城市

底下埋着数不清的尸体

二十五点的钟声敲响

十二和十三之间多了一层

侦探死在了密室里

法官的心脑剖开

有人在公园里遇到亡灵

有人只看到醉汉

一只脚踏进墓园

另一只脚被手抓住

失恋的吉普赛人唱招魂曲

长笛手让整个城市安眠

今夜我有吸血鬼的请柬

不宜入梦

“你看着怎么样?”

“这首诗叫什么?”

“跟都市有关,但我说不好它叫什么。”

“过去的危险是人变成奴隶,未来的危险是人变成机器。”

“哈哈,我年轻的时候还是挺喜欢弗洛姆的。”

……

5月31日:

和布尔的聊天记录:

……

“我昨天跟你说了我以前写诗吧。”

“是的。”

“我给你看了哪首?”

“一首关于都市的。”

“说的没错。”

布尔说到这里的时候,我才注意到,他提出让我记录对话的时候,他也在为我做侧写。我们处于一个相互怀疑的状态。

“我给你看另一首吧。”

南乡子 清明

杌陧九图风。影暗棂轩鬼火重。圻鄂星碑诗骨冢,心铜。字在埻端玺焕中。

醵酒蝃蝀东。芜雨崇朝着泪容。人莫敢言雷动处,靊霳。昒穆微茫铸兽公

注释:

圻鄂:玉器上雕镂出的花纹,又边际。

埻端玺焕:《山海经·海内东经》:“国在流沙中者,埻端玺焕。”

蝃蝀:《诗经·蝃蝀》:“蝃蝀在东,莫之敢指。”民俗以为用手指指点彩虹,指头上要长疔。

靊霳:雷神。

兽公石剑:《说苑·指武》:“兽公石剑,感则能动,迫则能应,昒穆无穷,变无形象。”以心铜铸剑,犹刘长卿诗“独立三边静,轻生一剑知”。

“你看着怎么样?“

“看着怎么样?没注释我连字都读不懂。“

“这是我写过的最后一首诗,开始做科研之后,我就再没有写过诗了。“

“怪不得我遇见你的时候就没看过你写诗。“

……

6月1日:

最近经常做一些怪梦,梦里有一只绿色的狮子。但是醒来的时候却怎么也想不起来了,这个梦是最近做的吗?还是说以前在什么地方听什么人说过。

和布尔的聊天记录:

……

6月2日:

……

……

6月10日:

今天我觉得很微妙,从早上开始我和布尔的氛围就不太一样。想了半天,才想明白,吃早饭的时候,布尔一边进门一边跟我打招呼,“早上好!“

今天的布尔看上去特别友善,我从来没有这种感觉,即便我以布尔的朋友自居。

因为这种诡异的氛围我问了布尔一堆问题,他对答如流,还反问我今天怎么这么多话。最后我问他,“你觉得这里有第二个你吗?现在,此地此时此刻。“

“这里一直都只有一个我啊。走路像我,说话像我,那就是我。“

没错,这毫无疑问是布尔,从前的那个布尔,我认识的布尔。

所以我问了第二个问题,本来不应该问的,“你觉得这里有第二个我吗?“

“没有,我从来没这么觉得。“

6月11日:

这有问题!这有问题!

这篇日记里面有些东西不是我写的,有些对话从头到尾就没发生过。布尔过去是个什么样的人,我一丁点都不记得了。

我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为什么我要手写这本日记,就是不希望这样的事情发生,不希望这本日记被人增加或者修改。但是我现在根本分不出哪些是我写的哪些是他写的。

操!操!

我现在只想知道,我还是我吗?如果我不是我的话,那么我是谁呢?

《张毕特的自白》

有些事情我一直没搞明白,比如为什么要杀死丹尼尔教授。

我与生俱来的对社会的厌恶终究演变成了对自己的厌恶,仿佛一个自我指涉的空泛预言,让我不由怀疑这种厌恶是否从一开始就是错误的。

我出生于基地5年7月26日,是格利泽726第三行星上第一个自然出生的人。

我有一个弟弟和两个妹妹,其中最大的跟我相差四岁。

我对我活着这件事情并不怎么具有实感,简单来说,我并不知道我是基地5年出生的还是基地6年出生的。一些人认为基地纪元应当效仿格里历,以εpsilonØ号抵达之日作为基地1年1月1日,而一些人认为按照标准化日期和时间的表示方法,基地 0年更适合作为计数的开始。如果更加激进的话,在格利泽726d,一天和一年一样长,都是542.4个小时,我出生的时候格利泽726d即将结束它第89次公转。准确来讲,εpsilonØ号降临后的第89次公转。

又或者,我出生于εpsilonØ号抵达格利泽726d的那天,因为从那天开始,盖亚星的太阳从来没有升起,也从来没有落下过。

但无论如何,我不会在同一天死去,仅凭我这一双眼睛,也在盖亚星的地平线上目睹过日出和日落。

当我听说他们杀死丹尼尔教授的时候,我和露西正光着身子躺在床上。

我表现出来更多的不是惊讶和疑惧,而是好奇,我好奇丹尼尔教授是怎么死的,换言之,他们要怎么杀死一个从未存在的人。当我过去自己确认了这件事,我才相信,丹尼尔教授已经死了。

如果我的毕业论文不是CEL框架下的统计学规律和极少数现象,那么我写的应该是盖亚星语言中的假借词现象。但后者是一个空无一物的论题,因为盖亚星语言是我的私人语言,它由少数有意义的字和多数没有意义的词汇组成。

比如“埃菲尔铁塔”这个词,我在想埃菲尔铁塔的时候,我会自然而然地想到,它矗立在法国巴黎市战神广场上,旁靠塞纳河,为举行1889年世界博览会,用以庆祝法国大革命胜利100周年,法国政府进行建筑招标,最终确立埃菲尔铁塔。

这个注释是幻脑调出的,给我的感觉是我知道这件事。如果我想继续知道,那么埃菲尔铁塔始建于1887年1月26日,于1889年3月31日竣工,并成为当时世界最高建筑。

但是这句话对我而言没有意义,埃菲尔铁塔没有意义,1889没有意义,法国大革命也没有意义。这是几个光年以外几个世纪以前的知识,我永远无法确认它是否真实。这么来想,即使是格利泽726d这个名字也没有意义,它同样来自于猎户臂上的另一颗行星。

有人把语言的这种意义称之为语言的公共性,或者主体间性。果真如此吗?我不知道怎么说,或许应该称之为语言的殖民性。如同本雅明所说,没有一项文明的记录同时不是野蛮的记录。

当我听说他们杀死丹尼尔教授的时候,阿贝尔群号正在穿越德雷克海峡。

丹尼尔教授在赛协尔时负责教我的数学和物理,在卫荷大学教我代数和电路。他教我的东西很多都忘了,我觉得很对不起他。露西伸手擦我脸上的眼泪。

我走过盖亚星上的很多地方,说是为了采集数据,实际上是为了逃避责任。我爬上过格利泽726d的第五高峰,厄瓜多尔山脉的钦博拉索山;也到达过Ereb大陆和Asu的腹地,看着太阳出现又消失,见证时间的流逝。

大部分时候我跟我的朋友们在一起,沉默的朋友,他们长得差不多,名字也差不多,很少发表意见,但是很可靠。

在我小的时候,我还分不清恒星和行星的区别,以为星球之间有一个管道相连,εpsilonØ号从地球顺着管道到土星再到盖亚。那种感觉似乎地球和盖亚是围绕同一颗太阳旋转的行星。

我从来没有跟人提起过,也没有人告诉我这点,直到有一天我知道太阳原来的意义并不是格利泽726d上的这颗暗红色太阳,而是银河系中的一颗黄矮星。

当我知道了更多跟旧世界有关的事情后,一个问题不断地纠缠着我,人类为什么要离开旧世界,殖民盖亚星?

我在飞船的数字资料区找到了不少文件,在“大错误”以后,旧世界决定启动“播种”计划,其中耗资最为巨大的,就是向可能的宜居星球格利泽726d发射四艘Nul号载人探测器和一艘殖民飞船。

播种计划是一项过早展开的计划,即便是现在看来,人类恐怕并不具备系外殖民的能力。它可能在任何一个阶段夭折,即便εpsilonØ号成功抵达726d,旧世界的人们也难以得知这一消息,更不可能从这项投资上获得任何回报。

不过我想知道的,可能并不是这种原因。当我问[PlayerName],你为什么要离开旧世界时,他告诉我,他想逃离自己熟知的社会。

当我问父亲同样的问题时,他说,我从来没准备好离开旧世界,但是总有一天,人类会选择离开太阳系,探索别的星系。在这一天到来之前,人类永远也不可能做好准备。

当我听说他们杀死丹尼尔教授的时候,我正乘阿贝尔群号前往新美索不达米亚。

丹尼尔教授死亡的信息是从基地传来的,而不是从卫荷大学传来的。他们先通知了基地,基地再通知了我。

我曾在飞船的船长室找到过一个文档,上面记录了εpsilonØ号在登陆格利泽726d后仍需完成的任务。从这封文档来看,旧世界的人们并没有对这颗星球抱以过高的预期,他们谨慎地选择飞船的必备物资,最终的货物应当帮助殖民者顺利地渡过建设时期。这段建设时期被称为“半工业化时期”,即解决氧气自给问题和农场建设问题,在建筑,能源方面则依靠母星带来的仪器设备。太阳系内的殖民也曾有过“半工业化时期”,那个时候,由地球负责向殖民地“输血”。对于太阳系之外的行星,输血显然是行不通的。

旧世界预先设想了多种地表形态,根据不同的地表形态,人类定居点可能是漂浮,圆顶或者是管道的。第一个定居点来自于对εpsilonØ自身的改造,通过可拆卸的零件重新组织飞船的功能分区。飞船上带有3D打印机,预编程的半自主机器人,小型化工和基建设备以及小型核反应堆。人类可以依靠这些设备开采岩石中的铝、铁、钛、硅等资源,制取扩建所需的金属和玻璃。建筑的主体材料可以从风化层混凝土,水冰,铁粉到增强聚乳酸不等。

在模拟中,半工业化将持续很长的一段时间。但得益于盖亚星天然的宜居性,这一阶段只用了五年左右的时间。基地需要面对的问题是,如何在盖亚星实现真正的工业化。夸张点说,七十个人如何走完人类从建造第一个轮子开始的工业化路程。

最直观的问题是人手不足。一方面环绕晨昏线宜居带的多为小型陆地和群岛,矿脉分布复杂,开采难度较大;另一方面,盖亚星上的巨型生物,强风暴雨给探索活动带来了极大风险。预先带来的机器人可以通过编程适应不同的工作,但是无法满足日益扩大的劳动需求。

基地的解决方法是大量制造低廉的克隆人劳动力,经过简易培训之后从事机械工作和探索活动。相比半自主机器人,虽然克隆人工作的效率更低,但是不需要完整的产业链就能批量制造。举个例子,你有一台电脑,你无法直接用它造出另一台电脑,但是你可以用它编一个程序。人造子宫也是这种东西,虽然我们没有制造出人造子宫的产业链,但我们可以用它生产人类。

最初的普罗米修斯计划成了人类迈向工业化的一个捷径,在这场交易中,殖民者用良知,蛋白糊和催化剂来交换时间和空间。三台人造子宫日夜工作着,克隆人的人口很快就超越了最初的殖民者人口。

从我小时候开始,这些去前额叶奴隶就在生态园和建筑工地从事无止尽的劳动,在探险工作中负伤而返的事情也屡见不鲜。更多的,可能是在受到致命伤后就地处置了。当工业体系初步建立起来后,无人机和流水线取代了绝大多数工作。但是克隆人的寿命没有因此终止,他们也被用于更加灵巧的工作,包括人体实验。

现在回想起来,这件事情简直不可思议。

这种奇妙的生产方式让整个社会油水分离,变成上中下三层。下层是去前额叶克隆人,用作为机械生产的配套设施,食物来源主要是有机消化器制造的蛋白糊和其他工业产物,被剥夺了思考和生殖的权利;中层是自动化机械,因为工业文明尚不足以称之为健壮,所以很多地方还是需要用到人力,食物来源主要是核能,甲烷,太阳能一类;上层则是殖民者和他们的后代,他们并非与劳动绝缘,而是从事真正的劳动,科研和管理。他们有一套自以为民主的政治方式,为如何征服世界的话题争论不休,食物来源是旧世界植物和动物。

在光明的中世纪,“美声唱法的黄金时期”,贵族们为了造就男性女高音和女低音而对男童实施阉割,发展出了阉伶歌手。如今我们对克隆人实行精神阉割,宛如高高在上的中世纪僭主,驱使着这些残疾的奴役,并产生出一种病态的快感。

这场所谓的政治斗争在丹尼尔教授遇难的时候就已经结束了。

我的父亲希望我能够在赛协尔大学接受高等教育,当时,卫荷大学也刚刚建成,我选择出发前往卫荷而不是留在赛协尔。

我读过[PlayerName]所著的报告《南极:幺半群号的冒险》,对那片神奇的土地有很大兴趣。我在本科阶段学了异星生物学,但是在研究生阶段,卫荷大学和巴别塔大学开始交流合作,实验室引进了一台CEL框架的复制机,我在这台机器的数字资料上开展我小小的社会学研究。

在巴别塔大学,我认识了一位朋友,他跟我是两个世纪的人,但是年龄上只差了五岁。他是一位计算机工程师,叫陈业,此前一直在冬眠舱中处于无法解冻的状态。文森特博士最后想办法唤醒了他。

我和他几乎是彼此最有话可聊的人。对我而言,我是第一个自然出生在这个世界的人;对他而言,他是最后一个抵达这个世界的人。虽然只比我大了五岁,但是陈业是一个真正的天才,他在旧世界就已经取得了博士学位,把自己的热情投入到对幻脑的开发中去。他是这个星球上最年轻的科学家,充满了灵感和思才。

在卫荷大学,我遇到了另一个人,露西。或者说,我创造了露西。她是一个格型号的克隆人,没有接受前额叶切除手术。她漂亮而且聪明,当我试图教给她一些东西的时候,她能够很快掌握住。我创造她出于一个自私的理由,孤独。

跟露西生活的日子里,我一直在思考人类和克隆人何去何从的问题。我们已经在错误的道路上走得太远了,未来的选项无非两种。保持现在的社会结构不变,当克隆人失去作用之后,用创生人替代克隆人维持人口结构。或者抹消克隆人的历史,未来只留下自然人。这两种想法都让我烦躁不已。即便真的有一种没有压迫的未来存在着,那么现在这些受到压迫的人呢?文明和野蛮,我落入了这宏大叙事的两面之间。

露西给了我一种想法,克隆人能够独立于基地,建立一个自己的国度。这个想法过于荒诞和理想主义,但是我仍然觉得是可行的。

于是我从大学就开始筹备一场政变,我所做的准备工作包括以下这些:

研究人体器官打印,主要是脑前额叶打印。从理论上讲,如果能够把克隆人的前额叶重新装回去,那么情感功能也会自然恢复。因为人脑是一种更复杂的东西,为了确保计划可以施行,我私底下做过人体实验,墨卡托是第一个重新恢复情感的克隆人。在基地,实际投入生产使用的克隆人只有十五种,在卫荷只有八种,相同型号的克隆人来自同一个母体,这种同源性减小了器官打印的工作难度。

制作武器,主要是对人和对载具的武器。基地实行枪支管控,明令禁止了任何对人武装,也没有任何样品可供参考。我不知道εpsilonØ号最初有没有携带枪械,在基地的建设中,对野生动物的武装朝着小型化和非致命发展,主要是依靠声波和电击。为了不让别人引起怀疑,我没有直接在数据库上查询枪械有关的内容,而是对语义网旁敲侧击,但一无所获,这方面的内容大概也是保密的。所幸枪支的设计并不复杂,我根据影片中枪支的模糊印象,在机床上做出了简易的活塞导气式枪械。旧世界的材料中有对定向能武器的描述,但是基地并无实物。对载具的武器更加大型,我参考了地质工程所用的盾构机。出于效率的考虑,盾构机中外置了磁场发生器,用同样的方法可以在火炮身管内壁形成磁化等离子体鞘层。尽管依然是火药驱动武器,但提高了热效率和弹丸初速。这支兵器最终停留在了图纸上,随起义的幻灭一起付之东流。现在想想,我当时对战争的理解仍停留于常规阶段。在基地那批人看来大概是,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制定计划,培养战士。我不希望引起一场真正的战争,也不指望能够和平解决,但最终似乎演变成了一场政治恐吓。卫荷大学常年只有十五六人,最简单的方法是将他们作为人质要挟基地。这场政变不是由我发动的,而是由克隆人发动的,所以在这其中我扮演的是一个人质和调停者的身份而不是起义运动的领导者。所以我将运动的领导权移交给墨卡托,墨卡托是第一个恢复情感的克隆人,心智成熟,做事有分寸。从卫荷大学毕业后,他跟我一起环球旅行并担任阿贝尔群号的副手。不过那是因为我的虚荣心,他本来应该是船长。

预测基地的行为,在CEL复制机上的研究使预测基地的行为成为可能,而幻脑的研究丰富了思想领域的数据集。我自信对基地人有足够的了解,他们大多数并非任何意识形态的拥护者,对基地也没有真正的归属感。他们是现实主义者,决策的动机不是对与错,只是允许和不允许,对于他们而言,世界确实属于暴力;他们也是理想主义者,民族国家的概念对他们已经显得疏远生分,避免战争的爆发是一种和平的道德的必须。基地和卫荷的克隆人之间不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在三大陆中,卫荷的建设刚刚起步,环境最为恶劣,资源最为匮乏,大多数工作只是出于科研目的。如果事态爆发,一切都是可以牺牲的,首先抢救的是人质,其次是研究资料,而恢复自由意志的克隆人就像是被丢在南极大陆的实验垃圾一样。

基地30年10月31日,不到十名克隆人扣押了在卫荷大学的十五名科研人员,并向基地广播,卫荷将脱离基地成为独立国家。两天后,卫荷和基地达成协议,我和露西作为外交人员前往新美索不达米亚和谈。

“等我回来。“从船舷上看着人群,刚刚恢复自由的克隆人一脸木然,出离了最初的困惑和愤怒,他们变得焦虑不安,继而无比疲倦。我落寞地说出这句话,不知道是在对谁而说。

几年前,我亲自操刀了墨卡托的脑前额叶移植手术。情绪对他们而言是一种新的观照世界的方式,这种方式要求他们更多地去体验这个世界,而不是反省自己的人生。高级认知行为的重连稍稍滞后,而且让人变得困惑,他们发现自己会变得不满,焦躁,愤怒,但是找不到一个明确的理由。对于他们而言,似乎很难理解自己受到压迫这件事。我的形象从设计之初的引导者不知不觉成为一个灌输者。

“你需要一个名字,人是需要名字的,而不是编号和代码。”

“那我应该叫什么?”

“这个得你自己决定。”

他想了一会儿,“墨卡托怎么样?”

“这个名字是,”我隐约有点印象,“墨卡托坐标系吗?”

“对的。第一次见到就觉得,很有意思。”

我花了很长时间和墨卡托相处,当时教给露西的东西墨卡托总是要花上更长的时间才能理解。而他花了更长的时间跟自己独处,有时候他会陷入自己的思绪中,他不明白为何而生为何而死,不明白生于世上的意义,无论是奴役还是自由,都是别人给的。跟我一样,他活在这个世界上不过是充数的。

直到起义爆发,我总共给八个人动了脑前额叶移植手术。因为存在功能的适应性,我们打算将卫荷所有的克隆人在占领后分批唤醒。

丹尼尔教授遇害的事情让我阵脚大乱,基地可能会因此放弃和谈的打算。我想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但是联系不上墨卡托。所有的卫星都由基地直接控制,实际上刚从卫荷出发我就发现了这个问题,所有发向卫荷的通讯都被切断了。

这件事情也有可能是伪造的,我明白父亲的为人,他喜欢掌握信息的不对称,用最有效率的方式利用它。他可以借口和谈让他们释放人质,等我回到赛协尔再告诉我卫荷的情况已经不受控制。对于基地人也可以用相同的方式,从来没有和谈这个选项。我开始后悔为什么要选择前往小亚细亚而不是让他们来南极大陆。

但这件事也有可能是真的,毕竟伪造这种事情太过恶劣了。这件事情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到了欺骗的地步,基地人不喜欢自己被欺骗,他们的社会关系是建立在规则和信任之上的。事实上,父亲在各项决策的处理上,从来没有超出这个限度。所以,最坏的情况可能是墨卡托他们给所有人做了前额叶移植手术。愤怒的人群,或者是愤怒的某个人想通过处决丹尼尔教授,以儆效尤。

我一丝不挂地躺在阿贝尔群号的船上,躺在雷德克海峡平静的海面上,感觉自己像是德雷克船长本尊,赤裸地躺在船长室,等待被身后之人发现。基地众人的眼光从上到下把我看了个遍,我无计可施,只觉得寒冷和羞愧。

无论如何,非常失败的开局,但还是得按计划执行下去。

当我踏上新美索不达米亚的土地,气氛变得凝重。在这里已经看不到克隆人的身影了,无论是工厂里还是生态园中。偌大的巴别塔园区显得非常冷清,陈业一个人前来迎接我,带我去找张澜。

和谈进行得意外顺利,我向基地表达了克隆人的请求,要和平而不是战争,要自由而不是死亡,虽然这些措辞在丹尼尔教授遇害的事实面前也有点苍白。父亲显得非常通情达理,当我把卫荷的武装列出来的时候,他们只是点点头,“他们的确有所准备啊。”

“这种事情早就想到会发生了。现在基地并没有做好开战的准备,也不会选择主动发起战争。按照他们的说法,如果愿意归还基地的公民,基地的船只将撤出南极大陆,并承认卫荷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

“去前额叶克隆人是一个错误,是一项反人类恶行,我们最终会为自己曾经的错误付出代价。我们不希望丹尼尔教授身上发生的事发生在其他人身上。卫荷和我们一样,是人类的火种,甚至是我们自身带来的火种,没必要在新世界彼此兵戎相见。”

父亲在镜头下签署了《巴别塔条约》,他低头的时候我发现头上多出了几根白发。他希望我向卫荷传达基地的意愿,并把其余人接回来。

露西很少见到我的父亲,在席间她的目光紧逼着父亲。会后,她告诉父亲:“我和您儿子要结婚了。”

“嗯?在基地,还是卫荷?”父亲没有什么表情,“算了,那种事情无所谓。”

父亲看了一眼我。在整场会议上,父亲似乎没有正视我。对他而言,我像是一个劫后余生的普通人而不是卫荷的外交使臣。我至今不知道那个眼神里面包含了什么,他的表情看上去像是失望,也像是一种更深的痛苦。

我们在新美索不达米亚待了一宿便启程返回南极。

途中我尝试联系墨卡托,但还是联系不上。看来对卫荷的通讯管制并没有解除,我想。阿贝尔群号行经丹弗斯岛定居点和艾什莉观测站,但是里面都空无一人。我驾车一路行驶至卫荷园区,在园区外面等了很长时间,没人开门。

这种寂静让人害怕,仿佛我重新回到了巴别塔园区。也许他们没有收到通知,我想。

过了一会儿,■■■跑出来为我开门,我下车后他紧紧地握住我的手:“一切都已经结束了。”

“结束了?你是说什么结束了?”我有点没明白他的意思。

“暴动,叛变结束了。卫荷的研究所被冻结了,剩下的科研没法展开,我们得先回去一趟。”

“等会儿,我回来是为了通知他们基地承认卫荷独立的事情。”

“没有什么他们了,克隆人已经死光了。这件事情我们已经通知过基地了,他们没告诉你吗?”

“不是,怎么回事?”

“我们也不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似乎是克隆人集团内部爆发了什么矛盾,他们拿着火枪一通乱射。我们当时被绑在仓库里,一个群型号的克隆人跑过来为我们开锁,让我们快走。”

“墨卡托?”

“我不知道他有没有别的名字。总之我们在他的陪同下直接跑出园区了,但是半路上他又折回去。我们一直等到枪声停息才回到园区,发现到处都是克隆人的尸体,子弹在他们身上开了花,血流得遍地。我们清理遗体的时候数了,是二百零八具,全死了。加上丹尼尔教授的尸体,总共是二百零九具。”

“这怎么可能?”

“我们也不知道为什么,但是天哪,这件事过去了。”

后来的事情没必要多说了。基地要求查明这件事情是怎么发生的,克隆人是如何恢复情感,武器的来源是什么,诸如此类。在一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人是没有任何隐私的,他们甚至不需要去卫荷取证,就可以把我送上法庭。准确来说,是露西和我。

我被因为多重罪名送上了法庭,露西接受审判的理由是,她是一个创生人而不是克隆人,同样具有公民身份。虽然说是监禁,也就是一个房子而已,那段日子里,我心如死灰,被拉出去扔回来多少次都不知道。那段日子里,我心如死灰,噤若寒蝉,连一点最微弱的反抗都发不出。

我们最终被判处死缓。

我至今仍不清楚在我离开卫荷的那段日子里克隆人之间发生了什么,并为此深深自责。但模模糊糊地知道一些说法,比如思维入侵士兵什么的,在卫荷大学的两百余名克隆人之中,就有思维入侵研究的实验品。远在大洋彼岸的基地人并不需要一场战争,只需要一个念头就可以终止这场可笑的闹剧。

整个事件结束后,[PlayerName]和陈业曾多次前往狱中探望我。他们算是我的朋友,让他们担心我真的很过意不去。“所以你的想法就是策划一次克隆人革命?”我非常害怕听到这种话从他们嘴里说出来。

“你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尽管我想这么说。但是在这件事情上,孩子,你错得太离谱了。无论如何,你不会被处死,我们会帮你,暴力的重新分配是没有意义的。基地犯下过错误,我也不希望它一直错下去。”

“你说,选择真的存在吗?即便说对的选择,或者错的选择,但即便是现在,我回顾我的过去,也从来没有觉得什么时候有得选。无论是去卫荷读大学,创造露西,还是谋划克隆人建国,我从来没觉得我是在做出选择。虽然有些事情的动机连我自己都忘了,但是对我而言,那似乎不是一种选择,而是必将会发生的事情一样。”

“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做出选择,生命是由这样那样的选择构成的。假如有两个一摸一样的人,在他们选择喝咖啡还是喝果汁的时候,就已经发生了变化。”他似乎很奇怪我为什么问了这个问题,但是他还是回答了。

“但这里从来没有两个我,我们也没办法过第二次人生。我无法想象如果我对克隆人的境遇袖手旁观或者是选择一种更加温和的方式,现在会是什么样的。我们的生命中看似存在着很多种选择,但事实上只是通往同一条路的路标。我们的生命不是一个拥有多结局的开放式的游戏,而是一部单一的封闭的小说。”

“你现在是一个存在主义者了?”

“不,我不是说的这个。你说,我的父亲在离开地球,前往盖亚星的时候做过选择吗?他在切除克隆人前额叶的时候做过选择吗?在下令让卫荷的克隆人自相残杀的时候做过选择吗?

“选择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种东西,真的有对的选择和错的选择吗?我们在不能得知选择后果的情况下,凭什么能说选择是对的还是错的。就算我们得知了选择后果的情况下,又凭什么能说选择是对的还是错的。对于选择本身而言,就像处理一件事的手段,可以是高效的,也可以是低效的;可以是文明的,也可以是野蛮的。我们选择做对的事情,一定能得到对的结果吗?”

“孩子,有些问题,并没有答案。”

[PlayerName]走了以后,我瘫倒在地上。在盖亚,所有人都在做着正确的选择,无时无刻,每分每秒。无论是赛协尔派,巴别塔派还是卫荷主义者,无论是渴望集中还是渴望去中心化,无论是人类,克隆人还是上帝本人。如果说这是一个游戏,那么等待他们的结局是正确的吗?

-第二部分      完-



Enjoy Reading This Article?

Here are some more articles you might like to read next:

  • Gliese 726 Part 3
  • Gliese 726 Part 1
  • 遂宫 Sui Palace